原標題:路人可以輕松變男神,這個大殺器堪比易容!
女人可以打扮自己的地方太多了,而男人在外形上突破自己的方式不算多,也就只好在自己的胡子上做做文章了。
有些男生留點胡子,魅力值就蹭蹭往上漲了。
比如因爲演沈星移,最近讓上至老下至小都統一战线心疼得一塌糊塗的陳曉。
沒蓄胡子前的陳曉看起來就是一個五官精致、長相俊秀的奶油小生,蓄了胡子滿臉胡茬之後給人的感覺全然不同,化身成魅力型男,如同一篇行走的故事,寫在眼神裏的憂傷、刻在臉蛋上的沉穩,欲語還休。
有些男星不留胡子前手捧光鮮亮麗的鮮肉形象,留了胡子之後給人感覺——
或是腔調十足;
張震
或是氣質獨特;
小田切讓
或是暖心大叔;
吳秀波
或是性感的荷爾蒙擔當。
AlexO'Loughlin
胡須,作爲雄性最顯著的特徵之一,從青春期开始就成爲男人臉上的一部分,並且在荷爾蒙的幫助下長成一片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、永遠刮不幹淨的毛發。
胡子的歷史,基本可以從有男人這種物種开始算起。
中國男人自古就喜歡留胡子。魯迅先生曾就此寫過一篇《說胡須》,專門考證男性面部毛發特徵。
裏面談到,中國古代男人的胡子都是兩邊上翹的——
“
“誠然,他們的胡子確乎如此翹上,他們也未必不假造宋太祖或什么宗的畫像,但假造中國皇帝的肖像而必須對了鏡子,以自己的胡子爲法式,則其手段和思想之離奇,真可謂“出乎意表之外”了。清乾隆中,黃易掘出漢武梁祠石刻畫像來,男子的胡須多翹上;我們現在所見北魏至唐的佛教造像中的信士像,凡有胡子的也多翹上。”
”
文中提到的宋朝开國皇帝趙匡胤的胡子就長這樣。
當年也沒有所謂的定型噴霧,真是好奇這樣的胡型是怎么做到的。
從蒙古文化入侵南下,胡子就朝下長了,“直到元明的畫像,則胡子大抵受了地心的吸力作用,向下面拖下去了。”
成吉思汗的胡子就長這樣。
到了現在的中國社會,雖然有不少男士會把胡子打理得當,但大部分男士會以下巴光潔爲體面的象徵。
無論在中國還是歐洲,無論唐朝還是古希臘,胡須這東西都跟雄性力量、地位甚至權勢相掛鉤,也有着迥然相異的身份象徵和時尚代號。
縱觀古代歐洲社會,在古羅馬時期,男人們都不刮胡子,任由臉上的毛發肆意瘋長。
直到公元前299年,古羅馬統帥和政治家大西庇阿的出現,成爲了古羅馬首位刮掉胡子的人,緊接着,羅馬城裏便掀起了一股刮胡子風潮,所有男人都把臉上的胡子刮得幹幹淨淨。
因此在那時,一個男人如果沒有胡子,就會被當成羅馬人。而不刮胡子的,就會被看作是希臘人。
大西庇阿
因爲希臘人蓄胡子——到了公元二世紀,熱愛希臘文化、名列五賢帝之一的哈德良大帝帶領羅馬掀起了一股模仿希臘的風潮,於是蓄胡子再次成爲了羅馬城裏男士的風尚標之一。
據說哈德良大帝留胡子是爲了遮住臉上的贅肉,他比現在的男士早時髦了十多個世紀。
哈德良
古羅馬人對胡子的態度也許就跟現代男士一樣,只停留在時不時髦的層面上。但有些國家的男士,卻把胡子看得比命根子還要重要。
毛發濃密的古希臘人
在古埃及,只有國王才能留胡子,一般臣民則不行,因爲在古埃及人眼中,胡子就是權勢和尊嚴的象徵。
波斯國王不僅喜歡留胡須,還特別喜歡折騰自己的胡子,要么給胡子上點金粉,要么用金线把胡子編起來,再綴上點寶石什么的。
這情形要是放到現在,估計波斯國王會去給胡子搞個離子燙。
除此之外,胡型也有講究。
電影《林肯》裏,影帝丹尼爾·戴-劉易斯飾演的林肯造型幾乎就是神還原。
進入20世紀以後,絡腮胡不再流行,男士們更喜歡人中至上脣那片胡子上做文章,像前文提到中國古代男人的胡子一樣,兩邊上翹,或者在末尾打個卷兒。
比如柯南道爾;
還有《紐約黑幫》裏的丹尼爾·戴-劉易斯,
以及《貴族大盜》裏的德普。
但轉瞬間,到了20世紀20年代,這樣大費周章的浮誇的胡子也載入了史冊,隨即,男士們更追求整齊簡單的胡子。
比如《斷背山》裏中年傑克的一字胡。
到了現在,男士們留的胡子就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盛況。
像大本這樣,蓄胡子前是放棄身材管理兀自發胖的中年大叔。
自從臉上蓄了一大團胡子,立馬成功瘦臉。
所以說,蓄胡子比瘦臉針還管用。
除了瘦臉,胡子還可以讓一些不大讓人有記憶點的男星輕松轉變爲男神。
沒有胡子的囧雪,只想問一句,請問你sei?
小唐尼蓄了胡子後和蓄胡子前,氣場大概相差了一百個鋼鐵俠。
ChrisHemsworth有胡子的時候充滿男性魅力,沒有胡子感覺就像迪士尼王子,這之間相差了一百個雷神。
所以說,胡子這玩意兒,有時真能讓你打贏一場帥帥的翻身仗。
標題:路人可以輕松變男神,這個大殺器堪比易容!
地址:https://www.wellnewss.com/post/414563.html
鄭重聲明: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,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,如有侵權行為,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,多謝。